在展厅设计过程中,常常有客户指示要求最终的展示效果能够让观众有更多的参与感,这当然是客户洞悉当下消费者偏好的真知灼见,那么展厅体验设计师如何实现这一设计任务目标?
展厅的参与感是指通过空间设计、技术手段和互动机制,让观众从被动观看者转变为主动参与者,形成与展品、空间及他人的深度互动体验。其核心在于打破传统单向信息传递模式,构建多维度、可触达的展示环境。以下是关键特征与实现路径:
一、参与感的本质特征
-
行为参与
观众通过肢体动作(如触摸、手势)或操作设备(如VR手柄)直接影响展览内容,例如互动地屏中观众踩踏触发光影变化,或通过AR扫描展品调取动态信息。 -
认知参与
通过叙事设计引导观众主动思考,如南京博物院“我眼中的民国”留言墙,观众需结合展品信息表达个人观点。 -
情感共鸣
沉浸式场景(如马王堆汉墓特展的汉代礼仪体验)让观众代入历史角色,产生共情。
二、提升参与感的核心策略
-
空间重构
- 可接触设计:降低展柜高度、设置触摸复制品(如故宫数字文物库)。
- 多路径布局:大鹏新区展览采用开放式动线,观众可自主选择参观顺序。
-
技术赋能
- 多感官刺激:数字展厅通过视觉(全息投影)、听觉(环境音效)、触觉(材质样本)等综合作用强化体验。
- 实时反馈:AI导览机器人根据观众行为调整讲解内容。
-
内容共创
- 观众留言、评分等数据被整合为展览的一部分(如便签墙、数字留言板)。
- 工作坊活动(如手工制作)让观众产出与主题相关的实物成果。
三、典型案例参考
- 敦煌“数字敦煌”展厅:观众通过VR“触摸”壁画细节,语音指令调取修缮记录。
- 企业科技展厅:体感游戏让观众在互动中理解产品功能。
